|
|
|
|
|
|
|

首页

美术学院开展“蓝印缤纷,扎染生花”非遗文化主题创作活动

发布单位: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:2024-12-05
分享到:

近日,美术学院212教室内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蓝印缤纷,扎染生花”非遗文化主题创作活动在此展开,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年级的50余名学子热情参与,现场的同学亲身体验扎染技艺,在动手实践中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。

在设计学类专业2023(4)班王雯雯同学的细致讲解下,同学们逐步掌握了扎染的基础技巧,从棉麻混纺布的精心折叠,到橡皮筋的巧妙捆扎,再到颜料的精准滴入,每一步都充满了匠心独运。“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未知的艺术探险”,王雯雯形象地比喻道。

“扎染的准备阶段要将皮筋扎得紧紧的,颜料要少量多次地添加,防止不同颜色的错误渗透。”美术学专业2024(2)班的方晓茹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,作为美术学院扎染俱乐部的成员,她表示,通过平时的课程学习,已经对该技艺逐渐熟练,每一次等待扎染固色的过程,都像是在“开盲盒”,图案效果总会与设想中有所出入,常常让自己收获意外之喜。

棉麻混纺布正反交替折叠,呈折扇状,橡皮筋一圈一圈地捆扎,各部分依次滴上不同颜色,设计学类专业2023(4)班的谢宇翔化作“设计师”,谈及创作理念,他说:“我选择采用具有强烈对比的颜色进行搭配,通过大胆的配色来创新,让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,展现出独特的现代风格。”他解释,这是他第一次进行扎染尝试,就感受到浓浓的兴趣,他希望可以将这项传统技艺与个人专业特长相结合,在实践中传承与创新。

素雅清秀的青花状、色彩斑斓的同心状、方正对称的几何状…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设计与上色,白净的棉麻混纺布“摇身一变”成了一张张各式不同的模样。现场学生交换着密封袋,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扎染方法,期待着24小时后的成果图案揭秘。

此次“蓝印缤纷,扎染生花”非遗文化主题创作活动,不仅提升了美术学院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,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,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。通过亲身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,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与使命,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专业学习与交流,为校园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艺术色彩。(撰稿:学生记者 王忠妮     摄影:学生记者 黄劲飞     编辑:江伟    审核:金忠良 赵丽丽)

菱湖校区:

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
邮编:246011

龙山校区:

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
邮编:246133

版权所有:565net必赢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官网    皖ICP备16009723号   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